《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指出:“数学学习要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应用的过程”这一新课程除了强调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外,更多地强调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是一个亲身经历、动手实践、主动探究的过程。但在教学中我们常常看到:学生还没来得及自主思考,教师就迫不及待地让他们进行交流;学生还没来得及合作交流,教师就会“一锤定音”;学生还没来得及实践,就要先谈谈自己的体会。在课堂上,学生跟着教师精心预设的脚印一步一步走着,少了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这对学生的发展极为不利。所以当学生需要思考、需要交流、需要动手操作时,请教师耐心地等待。数学课堂上的“等待”就像国画上的“留白”,音乐中的“停顿”。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给学生一份“等待”,就是给学生留下思考,有效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在教师的“等待”中学习,学生会有深刻的印象和,在获得成功后会产生更加强烈的情感体验,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可以这样说,“等待”孕育着生成,“等待”会还老师一份惊喜。那么在何时时何时处需要等待,又等待什么呢?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谈谈所所思见。
著名数学家波利亚认为“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为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然而在现实教学中,由于学生个性差异及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他们在主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中,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时间也不尽相同。我们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尽可能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究,从而等待学生的发现。
如这学期我在教学五下《长方体的认识》这节课时,课堂上我让学生充分动手操作,通过看一看,摸一摸,量一量,说一说等教学活动,使学生通过自己的自主探究,充分认识到长方体的一些特征: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也可能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相对的两个面形状大小相同,有12条棱,相对的棱长度相等,有8个顶点……。在这里,我放手让学生自主动手操作,发现长方体的特征,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思考,交流等活动,把抽象,枯燥的数学概念具体化,形象化,通过自主学习获得了数学知识,真正使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做数学”而不只是“学数学”。当学生处于探究时,我们老师要等一等,给学生充裕的时间,等待学生的发现,等待学生的。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没有思考能力的学生,无法养成学生的习惯,更难培养创造性处理问题的能力。所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提问后要“等一等”,哪怕只是几十秒钟,让所有的学生开动脑筋,进行思考,给学生充裕的思考时间,培养学生思考的习惯。绝不能省略“自主思考”这个关键的教学环节,也绝不能让“自主思考”匆匆走过场。哪怕离答案只有一步之遥,也要让学生自己去走,自己去爬,等一等,再等一等,也许下一刻,就是学生恍然大悟,茅塞顿开之时,就是学生创造精彩课堂之时。
关于课堂等待,印象深刻的中关三小马金鑫老师在我市上的一堂数学好玩的课四下教材《密铺》,由于是观摩学习课,马老师演绎得非常精彩,一堂课足足上了一个半小时,学生们还兴致十足。马老师上课不急不徐,给了学生充分的学习、提问、思考、动手操作的时间。如在开始引入新课时,出示课题《密铺》后,马老师问:关于密铺,你有什么问题?学生根据自己的思考,提了许多问题,老师给了学生非常充分的提问时间。而后,马老师又问:结合自己的学习经验说一说什么是密铺?学生举了生活中的各种例子来说明什么是密铺,此时,学生已经出现了一些词语:如无空隙,不重叠,无限,图形等等来解释密铺。马老师又问:谁能总结什么是密铺?学生此时对密铺都已有了自己的理解,问题也就水到渠成了。马老师接下去又问:关于密铺,我们还可以进一步研究哪些问题?学生提出了如:三角形能密铺吗?平形四边形能密铺吗?不同的图形能密铺吗?是不是所有的图形都可以密铺?密铺的用途是什么?怎么知道一种图形能不能密铺?学生的思非常开阔,每个同学都有了自己的思考。对于后面的探究,学生也更有了期待和学习的。一节课下来,我相信,学生们在老师慢慢地引导和等待过程中,一定都是收获满满,也兴致高涨,思考,提问,探究,让学生的学习充满了活力。
个性思维的火花如何得以充分绽放?首先要求教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要以性问题为主,不一定要求学生给出标准答案,但是要引出学生对某一问题的看法或提示其思维水平,其次,要在等待中引导学生评价,畅所欲言,让他们通过彼此的交流议论来推动学习的深入。
如《购物策略》:大瓶饮料1200ML,10元,小瓶饮料200ML,2元。甲商店:买一大瓶送一小瓶;乙商店:一律九折;丙商店:30元以上八折优惠。
师:还有其他方案吗?(等待)一会儿就有人举手了,站起来说:我认为在甲商店买二大二小,再去乙商店买一小的,可以打九折,这样两家店合起来买最合算,算式:210+290%=21.8元。这时老师故作迷惘状,不予评价,学生呆了一会后,有些恍然大悟状,有些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这样虽然省钱,但不方便,可能要坐车花钱,不一定合算”“也可能离得近,不用坐车,走几步,还能锻炼身体”“就为了节省2角钱,还要走,浪费时间,还是不合算”“虽然是2角钱,但2角也是省下来的,可以积少成多,还是合算的”学生各自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从以上的教学片断中,我们可以看出:在老师的无言等待中,在学生的思维碰撞中,方案的选择已显得不是最重要,由此引发的学生之间的交流、评价、思考才是最重要最有价值的。在这个过程中,既有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运用,更体现出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无形之中蕴涵了对数学思想的。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学生永远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以“过尽千帆皆不是”的耐心,去等待学生在课堂上的每一次精彩表现。相信等待会让我们的数学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会让我们的学生收获更多的精彩。此时无声,静待花开。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