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艺术论文> 文章内容

詹建俊:扎根民族生活土壤 引领中国油画艺术发展

※发布时间:2017-10-10 13:30:46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在“油画民族化”的问题上,詹建俊认为,其实质是本土文化在油画领域的反映,是在东方和观念的指导下,用油画材料来体现本土文化,体现中国文化的风格和气质,体现民族特色和,而不是简单化的中国符号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源远流长、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奠定了中华美学的根基:讲、重诚信、尚和合、求大同,是中华民族集体性的审美意识的精髓和灵魂。中华美学的内核,含蕴着之美、崇高之美、之美、自然之美。传承和中华美学,是每一位中国艺术家和美学工作者的责任。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中国国家画院油画院院长、中国油画学会名誉詹建俊是中国油画的开拓者之一。他从艺几十个春秋,与国家发展和民族命运紧密相连,他立足中华传统文化,在民族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碰撞中寻找和发掘它的内在活力,创造出一种富有民族和时代感的个性化的油画风格,以崇高文化理想和艺术追求推动着中国油画艺术的繁荣发展。

  詹建俊担任全国油画艺术的学术领导工作几十年,作为中国油画艺术领域的组织者和带头人,他领导主持了全国多项油画艺术的展览、交流与研究活动。近年来,他积极推动中外文化艺术交流,致力于形成中国油画的民族特色,界格局中确立中国油画的地位,发出自己的声音。

  詹建俊说,“在上个世纪出于自身文化发展的需要,我们主动地去向学习。今天,当我们已经基本了解和掌握了油画艺术从古典到当代的全部要求与特色之后,我们努力的重心应该从对文化的专注学习状态,转换到开拓与创造本国现代文化上来,应该立足本土,立足于本国的文化需要,致力于形成中国油画的民族特色,界格局中确立我们中国油画的地位,发出自己的声音”。

  虽然中国油画的整体面貌、中国油画的艺术成就都很好,但现在中国主流油画在海外影响力较小。为了让中国主流油画在国际艺术领域得以展示,詹建俊希望能够向海外自主推出我们的油画作品和画家,为扩大中国油画在海外的影响作出努力。

  2014年3月26日,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主办的“中国:中国当代油画展”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开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博科娃参观展览并与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中国国家画院油画院院长、中国油画学会名誉詹建俊亲切交流

  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中国国家画院油画院院长、中国油画学会名誉詹建俊为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美术家协会名誉靳尚谊,时任中国美术馆馆长、现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博科娃及巴黎文化界、艺术界的嘉宾介绍展览作品

  2014年3月26日,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主办的“中国:中国当代油画展”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开幕。本次展览展示了新中国以来,特别是以来最重要的油画作品60余件,包括董希文、罗工柳、靳尚谊、詹建俊、全山石等几代艺术家的代表作。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美术家协会名誉靳尚谊,时任中国美术馆馆长、现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中国国家画院油画院院长詹建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博科娃及巴黎文化界、艺术界200多人出席了开幕式。中国长王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等参观了展览。

  詹建俊认为,“各个国家的文明不同,长期所形成的不同的基础构成了它所尊奉的价值观与文化观也各有差异。所以,各个国家间的文明相互交流与学习具有重要意义。我们的油画家必须要反思自身的现状,必须认真研究究竟中国油画应当怎样去发展,怎样在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碰撞中去寻找和发掘它的内在活力,使它在汲取外来文化的积极因素中求得新的发展这是我们每一位创作者都应积极面对的问题。此外,要真正创造出有民族特色、民族气派的中国油画,还必须使油画艺术具有充足的时代,油画家们还必须深入到我们所的时代生活中,扎根于实实在在的生活的土壤,切实感受广大群众的状态,关注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体会群众的思想、情感、体会他们的喜、怒、哀、乐,从中去获得切实的的体验,获得具有时代特色的创造的。只有这样才能解决当前我们油画艺术中的“性”弱化的问题。我相信,我们这个曾经有过为所骄傲的辉煌文明的民族在今天一定也能创造出一个新的辉煌”。

  詹建俊指出:20世纪我们中国油画家努力的重心主要放在向学习上,今天我们应该把重心转移到向本土文化学习,创造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时代的中国油画,确立中国油画在当代世界文化格局中的地位。他呼吁:“让中国油画振起那会中融西的两支强健翅膀,奋力高飞!”

  融合是中国油画的历史宿命。中华民族是一个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民族,中华文化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对外来文化有着强大的整合能力,在漫长历史进程中,任何外来文化进入中国,都要经历吸收与的过程:不断学习他人的好东西,把他人的好东西化成我们自己的东西,形成我们的民族特色,变为中国文化的一个有机部分。油画作为舶来品也不例外,它自引进中国开始,就面临着“油画民族化”的问题。

  在处理美术合璧、交融或结合的问题上,美术界一些引领风气的人物都发表过精辟的见解,并在艺术实践中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对近现代中国美术创作和美术教育影响很大的徐悲鸿、林风眠和刘海粟,都积极提倡合璧的方针。蒋兆和、傅抱石、李可染、关山月、黄胄等,也从西画中吸收养分,为中国画表现语言增添了新元素。与此同时,从引进的古典油画,经过我国几代艺术家的艰苦探索,也在中华大地的文化土壤中生根发芽,与中国绘画的写意技巧交融,结出了丰硕的果实。

  由于詹建俊在油画艺术上的成就和影响,1985年起他被推举为中国美术家协会油画艺术委员会主任,并于1995年中国油画家学会成立时起担任中国油画学会。几十年来,詹建俊一直担任全国油画艺术的学术领导工作,作为中国油画艺术领域的组织者和带头人,领导主持了全国多项油画艺术的展览、交流与研究活动,牢牢把握学术方向和学术水平,并担任重大美术展览油画作品的评选、评负责人,曾任每五年一届的“全国美术作品展览”的第六、七、八、九、十届评审委员会委员、油画评审组组长、总评委员会委员,第一、二、三届“中国油画展”,“二十世纪中国油画展”等多项全国油画展览的艺术委员会主任,首届及第二届“中国国际美术双年展”的策划委员、油画评审组组长,尤其在中国油画发展的关键时刻,他都及时发表了有高度学术思辨的重要论文。如:“中国油画的处境与选择”、“中国油画创新之”、“自觉构建油画艺术的中国学派”等等,无不远瞩,大大和激发了中国油画家们的民族自信,为新时期中国油画艺术的发展繁荣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在“油画民族化”的问题上,詹建俊认为,其实质是本土文化在油画领域的反映,是在东方和观念的指导下,用油画艺术语言来体现本土文化,体现中国文化的风格和气质,体现民族特色和,而不是简单化的运用中国符号。

  中国油画从引进到现在100多年,取得了长足发展。但要想界文化格局中彰显出品性和深厚的文化魅力,就必须自觉建构油画艺术的中国学派,确立中国油画鲜明的民族特色。2001年,纪的转折点上,詹建俊作为中国油画学会,在学会工作会议上了主旨发言《中国油画的处境与选择》。他指出:“20世纪我们中国油画家努力的重心主要放在向学习上,今天我们应该把重心转移到向本土文化学习,创造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时代的中国油画,确立中国油画在当代世界文化格局中的地位”。他呼吁:“让中国油画振起那会中融西的两支强健翅膀,奋力高飞!”

  “会中融西”即“融合”,实际上也是20世纪几代中国油画家长期共同追求的目标,只不过詹建俊强调“重心转移”,表明这种追求更加自觉,本土文化的主体意识更加强烈,这预示着21世纪中国油画的一种重要。

  2002年,由中国油画学会、中国美术家协会油画艺术委员会,联合文化部艺术司、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共同主办的“中国油画与新世纪”学术研讨会召开,詹建俊在会上作了“走中国油画的创新之”的主旨发言。他说,“中国是一个拥有深厚文化根基和传统的民族,也是一个善于吸收与融合其他一切优秀文化的民族,我们应当以坚定的信心和勇气,在立足博采众长的下,遵照我们的时代和人民的要求,努力开拓出一条自己的艺术创新之”。

  吸收外来文化,贵在以我为主、为我所用,重在实现中国化、本土化。要把优秀的外来文化同我国的传统文化结合起来,融入中国文化的元素,打上中华文化的烙印;要同中国的现实需要结合起来,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服务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要同中国人民的接受习惯结合起来,创造适合中国人民思维方式、审美情趣的表现形式,为中国人民喜闻乐见。只有通过再造,形成中国气派、中国风格,才能在中国的土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詹建俊在发言中说,“中国油画家不同于的油画家和中国的国画家,他必须拥有两者的优点而又不能与二者相同,所以他一定要能够大胆地发扬创新,融合二者之所长,努力创造出一个包含有特色的油画新。为此,我们必须要深入到本国的社会生活中去,切实地体验和感受现实的生活脉搏,从中获得艺术创作的。同时,要在面对当前世界的多种矛盾相互碰撞、相互激荡中能够辨识进步的与落后的、积极的与消极的、先进的与颓废的,做到有吸纳又有、有融合又有斗争,在吸取本国和其他一切国家优秀文化的同时,创造出能体现先进文化发展方向,具有鲜明的中国民族特色和饱满的时代进步的中国油画艺术”。

  2005年,“新时期中国油画回顾展”在开幕。作为中国油画家学会,詹建俊表示,这次展览除了对以往的回顾,同时也有助于我们对新时期以来的油画艺术历程有了更为清晰、客观的认识,有助于我们深入分析、研究当代中国油画面临的新任务、新课题,对进一步推动油画事业的健康发展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在展览开幕式上,他发表了“自觉构建油画艺术的中国学派”的时代。他说,“中国油画在新时期的主要时间内,重点是在向学习,是积极汲取外来文化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文化与文化相互碰撞与磨合的过程,更是中国油画家努力使外来文化进一步与本土文化相融合、不断探索创新的过程”。

  “提出自觉地建构油画艺术的中国学派,首先它是中国现代文化建设的需要,也是油画艺术在中国能否取得在现代文化中的代表地位的需要,从根本上说它是油画艺术在中国自身的需要。此外,更加现实的需要是中国油画界文化平台上如何突显民族的文化立场与文份,如何使中国油画界文化建设交流中作出自己独特的贡献。为此,油画艺术中国学派的建构,应当从以往的个人或部分人的艺术行为,发展为中国油画家共同自觉的追求,使它成为中国油画家一个共同的学术课题和目标”。

  詹建俊说,重大历史题材是美术创作很重要的一个门类和传统,世界上很多重要的、在美术史上产生影响的经典作品,都属于历史题材范畴,这些作品的思想内容和题材本身所承载的历史重要性不言而喻。艺术家应该去追寻和承担能对社会产生更广泛影响和更具历史价值的题材

  重大历史题材美术作品,作为以视觉方式呈现重大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艺术形式,它不仅艺术地记载和呈现了历史,是对历史元素的准确解读和对视觉美学的热烈抒发,是以美学的高度民族的精气神,也是国家长远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多次组织、支持和鼓励艺术家创作具有民族史诗性质的、能够与伟大时代相匹配的艺术精品,艺术地再现特定时代之下特定的文化以及本民族独特的气质,用艺术的方式塑造国家和民族的形象,中国人民在争取民族解放和社会进步的历史进程中,所表现出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

  詹建俊曾创作了《狼牙山五壮士》《好得很》《黄河大合唱》等一系列重大历史题材美术作品。他的很多主题性绘画都是为了配合国家需要所作,如《狼牙山五壮士》即是为了中国历史博物馆陈列而创作的。

  1959年,28岁的詹建俊在中央美术学院毕业留校任教不久。他正在上课的时候,当时的系主任和博物馆的同志把他叫到办公室,拿出一个写有题材目录的本子,跟他讲博物馆历史画的任务和重要性,并希望他从中选一个题目。由于对《狼牙山五壮士》这个故事比较熟悉,詹建俊把“这个重要的国家任务”接了下来。

  但如何把这一人们熟悉的历史事件用油画语言形象地表现出来,詹建俊费尽了心思。他到狼牙山区深入生活,走访当年跳崖的幸存者葛振林,和当时五壮士战士的连长,了解英雄事绩,寻访烈士遗迹,写生收集素材。他要借助这一历史题材表达中国人民对抗日民族英雄的景仰,抒发自己的爱国豪情。他决定“以群像式的处理手法达到性的效果,通过英雄跳崖前的一刹那,从悲壮的气氛中突出表现、气壮山河的英雄气概,要求画面上体现出人目中的英雄形象同狼牙山熔铸在一起,巍峨屹立的意象。”因此,他了繁琐的情节,突出了崇高悲壮的英雄气概的表现。画家塑造的英雄群像,已不是严格的纯写实造型,而是趋近意象化的造型。五壮士的身影与山峰浑然一体,又比山峰高大,呈山形稳定结构的群像的轮廓参差起伏,节奏强劲。人物的姿势威武雄壮,表情严峻果敢,虽然没有细腻的写实刻画,整体的气势和神态却相当逼真,中间的壮士(班长马宝玉)和他身边的两位战友的表情尤其传神。画家采用大刀阔斧的雕塑式的笔触肌理塑造人物,加上整个画面厚重幽暗的青铜色调,人物好像青铜雕塑巍然矗立在基座之上。詹建俊说,他把握画面气氛和意境的感情和情绪,常常伴随着想象中的音乐产生,“在《狼牙山五壮士》里,感到的是定音鼓的擂打与整个交响乐队的奏鸣”。

  历史画虽然源于历史,但却又高于历史,因为它在本质上是一种艺术提炼与文化记忆。传统的历史画在表述方式上往往是叙事的,绘画语言则多为写实,除了注重史实的真实性,尊重历史的规律外,还重视艺术的提炼和文化的记忆。詹建俊强调,艺术家要尊重历史,要进入历史的情景当中,不管是即兴场面还是惨烈的战斗场面都应该符合历史的状态,所有的创作都应符合视觉的真实性。因此,画家应该充分掌握已有记录的历史。画历史画要尊重历史、深入历史、有情感强度、有历史深度。

  在詹建俊看来,重大历史题材创作对艺术家来说非常重要。“重大历史题材是美术创作很重要的一个门类和传统,世界上很多重要的、在美术史上产生影响的经典作品,都属于历史题材范畴,这些作品的思想内容和题材本身所承载的历史重要性不言而喻。艺术家应该去追寻和承担能对社会产生更广泛影响和更具历史价值的题材。”詹建俊说,“在任何历史时期,重大历史题材都会受到艺术家的关注并成为艺术家追求的一个方面。当然,不同艺术家的个人创作可能会有所侧重,不同的艺术家对不同的题材都有着自己特定的兴趣。”

  2005年至2009年,中华人民国文化部、财政部联合实施“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詹建俊说,老一辈艺术家曾经历过这些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时代,这种大的文化、社会风气、艺术,以及艺术家个人的艺术追求对艺术创作的影响都是至关重要的。但我们当前的艺术家没有经历过那些事情,因为没有经历,很难把当时真实的历史状况,当时历史所需要的气质如实地反映出来、表现出来。“而且它的艺术表现,还不是一般的表现,不是把历史概念性地提示一下就可以解决的,就像我们现在看电视时都议论纷纷,哪些历史剧拍得如何,哪个地方拍得不对。所以我觉得创作最难的就是艺术家如何能够真正地把握好主题、理解好主题,把主题独特的内涵吃透,不然的话,我们的作品就成了现代人进行的简单化的演绎和表演。”

  詹建俊说,重大历史题材创作是我们曾经长时间忽略的课题,现在我们国家花大力量组织,是久违了的,尤其对年轻一代。他认为,这次的创作既是一个创作的过程,也是对重大历史题材和主题性绘画研究、理解、探讨的过程。詹建俊与他的学生叶南合作的巨幅油画《黄河大合唱—·奋起·》,被为“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的成功之作。年逾古稀的画家宝刀不老,重振雄风,以他青年时代创作《狼牙山五壮士》的高昂热情投入这一主题性创作。詹建俊油画特有的大气势的构图、抒情诗的意境、意象化的造型、写意性的笔触、表现性的色彩、音乐般的节奏,都在这件作品中集中体现出来。作品采用三联画组合形式,中央的作曲家冼星海站在黄河之前指挥演奏,两侧分别是的难民与抗战的军民群像,背景是奔流不息的黄河。人物与背景、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呼应关系处理得张弛有度,特别是那种粗犷奔放的油画笔触、交响乐般轰鸣的色彩,与《黄河大合唱》的主题完全吻合。画家以像黄河一样汹涌澎湃的创作,艺术地再现中国历史,表现了中华民族像黄河一样的伟大,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磅礴的力量。

  推荐:

  

关键词:油画艺术论文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