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艺术论文> 文章内容

学子论文]影像艺术与文化意蕴的交相辉映

※发布时间:2020-11-10 1:21:06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的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后,掀起了收视狂潮。《舌尖上的中国》在运用声光电造型展现中国的美味佳肴之时,也传达了中国人的勤劳与智慧,诠释了中国饮食文化的哲学意蕴。人与食物、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面成了当代社会的最佳注脚。

  《舌尖上的中国》承袭了纪录片的“真实再现”拍摄手法,赋予画面以动感,松茸、春笋、火腿、黄馍馍以及豆腐等各类食物也瞬间变得更有质感。另外,该片还以时空叙事的阐释手法,展现了中国不同地域的美食特征与人文风情,让美食所体现出的时间与空间概念顿时消融,观众在大饱眼福之时,体会到中国饮食文化的独有魅力、中国人弥足珍贵的人情味。

  真实再现,又叫情景再现、现场模拟、搬演等,主要是指“对时过境迁的重要情节由他人扮演,或者运用光影声效造型,再现某种特定历史时刻的氛围,作为对形象叙事的衔接与强调”。《舌尖上的中国》在拍摄的过程中,运用真实再现的拍摄技法,实现了全景式展现中国美食的各个侧面,融入大众的生活,使观众能够领略到各地饮食所凸显的风俗、仪式以及彰显的乡土文化。比如,在《主食的故事》中介绍山西丁村面食的时候,充分运用了“场景搬演”的方法,镜头对准丁村的几位大妈,再现他们制作面食的生活景象。洋溢的幸福、邻里的团结无不在镜头前,尤其当画面切向花样百出的精致面食之时,勾起了人们的食欲,更让人于北方人纤巧细手的灵动和聪明睿智的丰富想象。摄像机跟拍卫大妈切面、煮面、捞面(盛面)的过程,生活化的场景拉近了纪录片与观众的距离。在隆重的寿宴仪式开始之前,大家都要把自己碗里最长的一根面条挑出来放在寿星碗里来表达对寿星的祝愿。这个简单而意义丰厚的寿宴仪式,以真实再现的方式搬上荧屏,尊敬老人、团结和睦的美德得以充分展示,成了人们共同构造的仪式共同体。

  《舌尖上的中国》在选题上重视真实性与生活化。比如馒头、大米、莲藕、海带、食盐等是人们健康生活的必备品。《主食的故事》再现了绥德老汉老黄制作、销售黄馍馍的过程,逼真的场景、清晰的画面呈现了老黄生活的艰辛,但他依然享受与自然的亲密接触,中国人的勤劳与善良不断凸显。局部特写与大全景的情绪性景别交响辉映,配以写实性较强的同期声,真实的景象让观众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舌尖上的中国》借真实再现的方式,让观众体验着角色性的“在线感”。《自然的馈赠》中,单珍卓玛采摘松茸采用了“摆拍”、“补拍”的手法,给观众一种身临其境般的体验感。松茸的制作过程在镜头中呈现,观众沉浸其中,享受着松茸的鲜美。当画面转向卓玛采摘到满意的松茸,镜头聚焦于松茸如何出土的过程。单珍卓玛发现松茸之后,小心翼翼地把松茸取出,立刻用地上的松针,把菌坑好,以菌丝。观众在观影之中,仿佛进入了郁郁葱葱的山林,与藏民们一起来延续自然的馈赠,彰显了人们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

  在真实再现的作品中,编导以纪录片真实的内容为基础,辅以形象化的表现手段,使纪录片真正与艺术接壤,大大增强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厨房的秘密》在讲述看家菜大烫干丝之时,把干丝的原材料豆腐进行精美呈现,鲜嫩可口的豆腐原本就已经让观众垂涎欲滴。制造大烫干丝时需要厨师在切丝的过程中,内心平静、专心致志。干丝浸入水中除去甘苦的味道,加入鸡汤之后就成了营养和极致鲜味的载体。解说词与画面的美妙组合,提高了纪录片的美学价值。

  《舌尖上的中国》在叙事脉络上讲究时间叙事与空间叙事相互穿插与交融的方式来展现中国物产的丰盛,同时诠释了勤劳善良的中国人在自然面前的智慧。位居东西南北中等不同地理的食物,在春夏秋冬四季的浸润中,体现了不同的价值。

  在《自然的馈赠》中,叙事时间按照季节更迭铺陈开来,为观众营造四季自然更替的接受心理,更好地完成叙事者与时间所进行的游戏,使“顺序”这一时间的自然运行更加流畅,让观众在不同季节感受中国别有风味的美食。

  当广角镜头聚焦于云南香格里拉的原始森林,“雨季”一词的出现打上了时间的烙印。显然,夏天成为该集叙事的起点。松茸作为当地的季节性特产,成了人们经济收入的一项重要来源。谭凯的妻子单珍卓玛一家要在夏天采摘出质量高、数量多的松茸才能挣更多的钱。时间在推移中进入了10月,长江中游的两江平原进入了秋季。湖北嘉鱼县的莲藕到了丰收的季节。职业的挖藕人将会来到这里把埋藏于淤泥里的莲藕挖出,以此获得报酬。片中介绍了莲藕的各种吃法,让观众品味莲藕的鲜美与醇厚。几个月过后,冬季来临。查干湖的职业捕捞者将迎来收获的季节。他们在冰冻的湖面上行走,系数较高。当渔网收回的时候,水底的世界被打捞了出来,肥美的鲜鱼刺激着人们的神经。当时令人的是,拉上的鱼竟然没有一条小鱼,每条鱼的重量都在两千克以上。这是查干湖渔民一直以来所的“猎杀不绝” 的真实写照,同时把中国人奉行的和谐共存的天下。

  地大物博的自然优势,造就了鲜美的食物遍及祖国的各个角落。《舌尖上的中国》在介绍我国美食的时候,地理空间的相互交融把观众带入不同的美食境地,各地风土人情一一尽显。比如《主食的故事》中,开篇镜头对准了中原腹地山西丁村,介绍北方人对面食的情有独钟,馒头、面条等不同种类的面食可以补给能量,成为人们的最爱。陕西用糜子酿制的黄馍馍、新疆用小麦制造的馕等食物别有风味。而南方人则偏爱大米,镜头即刻转向了生产稻米的南方。贵州黎平县人们对稻米有着自己的风俗习惯,新家庭的成立必须有稻米的才算完满。当然,南方人利用大米做出不同的食物,比如贵州的米粉、广东的河粉等食物的制作过程再现荧屏,给观众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当人们还沉浸于南方米食的精致与细腻之时,纪录片的画面切到了西安的肉夹馍。肉夹馍作为白吉馍和腊汁肉的绝妙组合,两者互补与混搭的味道让人垂涎三尺。在介绍面条的时候,叙事方式也是南北穿插,牛肉拉面、广东云吞捞面、山西长寿面、陕西岐山臊子面等阐述把南北之间的界限打破,时空的交融感顿时弥漫。南北由于地理的不同,在饮食上具有较大差异,但是人民的勤劳、善良与智慧能够在主食上得以体现,这是中国文化的精髓所在。

  《舌尖上的中国》热播,掀起了纪录片大众化的狂潮。这不仅仅归因于“美食”这一选题的贴近性,更重要的是纪录片中阐明的文化意蕴。美食是勤劳与智慧的结晶,也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创造性产物。《舌尖上的中国》已不仅是一部美食纪录片,而且是一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佳作。勤劳、善良、团结、进取的民族将会生生不息,鼓舞人们继往开来,谱写新的篇章。(作者系重庆师范大学研究生)

  三大养老保险衔接吴英案中案开庭微博女王争夺战刷卡手续费下调高息集资马拉松选手死亡模特假冒警花丰田中国更名 乱罚款公务车武汉扔中超亚冠四席营养餐缺斤短两航母style范冰冰 章子怡酒鬼酒暂停产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